作者/ IT时报记者 沈毅斌
修改/ 郝俊慧 孙妍
头部科技企业换帅往往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战略调整。
6月4日,全球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作服务企业台积电在股东大会上宣告,总裁魏哲家正式顶替刘德音担任董事长一职,台积电进入由魏哲家全面掌舵的年代。
作为英伟达、苹果、AMD等科技企业的长时刻供货商,也是中国台湾最大的支柱性工业企业,此次换帅让台积电成为各企业、媒体重视的焦点。而这位头发斑白、戴着方框眼镜,年纪比上一任董事长刘德音还大一岁的接班人,也成为焦点人物。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换帅抉择,背面却暗藏玄机。魏哲家在参与记者问答时表明,期望客户能与台积电一起分管一些更高的本钱,好像暗示台积电代工价格行将上涨。
商场立刻给出活跃反响。美东时刻6月12日收盘,台积电股票创下前史新高,收盘报172.98美元(约1254元人民币),涨幅为4.39%,总市值一度逾越9000亿美元。当日,台积电向媒体回应:“公司的定价一向以战略导向,而非以时机导向,公司会继续与客户严密协作以供给价值。”
从“台湾半导体教父”到“双首长制”
从“小作坊”开展为全球晶圆代工巨子,台积电走了近40年。
1985年,台湾工业技能研究院院长张忠谋发现,传统半导体职业面临高额本钱投入、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缺乏、办理杂乱等规划与制作一体化形式下的局限性,便萌生出将规划和制作分隔的主意。1987年,专门从事芯片制作和封装测验的台湾积体电路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Tsmc)应运而生。
草创阶段,英特尔、IBM等IDM(笔直整合制作)公司的技能封闭和专利壁垒,让台积电不得不从零开端制作自己的半导体制作技能渠道,进步晶圆良率、削减缺点密度、开发更精密的制程节点都是其时面临的技能难题。一起,张忠谋还要想方设法压服半导体规划公司信赖代工形式,与IDM公司“抢蛋糕”。两层应战下,台积电经过继续出资研制、招引大型客户协作,在半导体代工商场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张。
进入21世纪后,半导体职业高速开展,台积电开端加快全球布局,在中国大陆、美国、日本、欧洲多地建立工厂。从28纳米到16纳米再到现在的3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量产,改写了半导体游戏规则的一起,也终究确立了半导体职业头号代工厂的商场位置。
被称为“台湾半导体教父”的张忠谋曾在2005年卸职台积电CEO职位,但2009年金融危机时再次回归协助台积电渡过难关,直至2018年正式退休。尔后,台积电便开端“双首长制”,刘德音与魏哲家一起带领台积电向前开展。
据媒体报导,“双首长制”期间,刘德音担任统筹大局战略、交流政府联系、对董事会担任等;魏哲家担任详细的公司事务履行、出产运营、订单办理,即刘德音主外,魏哲家主内。在两人才干和性情互补的带领下,台积电的成绩在不断攀升,创始了台积电“最光辉的十年”,更是从三星手中拿下高通和英伟达两大头部客户。
台积电财报显现,2022年全年营收为759.36亿美元,同比增加33.61%,归母净利润340.97亿美元,增加59.65%,市值在六年间增加了近两倍;2023年,受半导体职业供需联系影响。台积电完毕了13年营收连涨的前史,总营收为693.5亿美元,同比下降8.67%;不过,2024年再次康复活力,财报显现,Q1台积电总营收为188.51亿美元,同比增加12.68%。
“最佳CEO人选”魏哲家
魏哲家具有耶鲁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开端于德国仪器,担任技能研制团队研究员时积累了许多技能研制经历。随后,他还担任过意法半导体逻辑暨SRAM技能开发资深司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资深副总司理。名校结业、海外工作经历、技能专家转高层办理者,魏哲家具有最典型的科技企业高管经历。
1998年进入台积电后,魏哲家开端在技能岗位发光发热,将制程的良率提高至0.13微米;担任台积电首座8英寸晶圆厂晋级项目,成功开辟出台积电的晶圆厂用于出产指纹识别、微操控器单元、穿戴设备的感光元件以及轿车电子等产品,让台积电在其时20多个半导体代工厂中锋芒毕露,魏哲家也因而“一战成名”。
台积电前一起营运长蒋尚义曾这样总结魏哲家的长处,一是乐意诚实地与对方交流,二是会照料两边利益,完成双赢。在魏哲家获颁声誉博士学位仪式上,张忠谋更是表明,他在台积电担任的人物和奉献实践上逾越了传统CEO的责任,“总裁”这一称谓名副其实。虽然张忠谋退位后刘德音成为台积电董事长,但主管内部事务的总裁魏哲家实践把握更多公司运营实权。
进入台积电26年、担任过6年总裁、被张忠谋点评为“预备最完全的CEO”的魏哲家,无疑是台积电现在的最佳人选。
AI年代“巨轮”迎来新机遇
到美东时刻6月17日收盘,英伟达市值到达3.22万亿美元,一个月股价累计上涨超40%。而和它深度绑定的台积电,以177.24美元的好成绩收盘。摩根士丹利上调台积电方针股价,AI利好信号、提价、苹果订单等都成为其上涨远景。
这轮由AI驱动的全球数据中心建造,为台积电带来巨大的盈利。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现,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GPU总出货量到达了385万颗,比较2022年的267万颗增加了44.2%。其间,英伟达以98%的商场比例稳居榜首,而英伟达一切GPU芯片均由台积电代工。
魏哲家好像接手了一把好牌。
毫无疑问,AI的开展将推动2024年芯片职业的复苏。业界估计本年全球半导体商场增加10%,而芯片制作范畴增加10%~20%左右,魏哲家则表明,不管是技能加工范畴,仍是商场占有比例,台积电仍然处于肯定的领先位置,全年营收估计增加在20%~25%之间,并且未来几年状况仍旧达观。
决心天然来自订单。据台媒报导,在AI服务器、HPC使用与高阶智能手机AI化的驱动下,苹果、高通、英伟达、AMD等四家大厂一举包下台积电3nm宗族制程产能,客户订单现已一路排到2026年。业界泄漏,台积电3nm宗族总产能将继续拉升,预估月产能有望拉升至12万片~18万片。台积电2024年榜首季度财报也显现,最先进的3nm工艺营收占比为9%、5nm占比升至37%,整个先进制程收入占比逾越50%。
不过,以往的FinFET制作工艺从14nm推动至7nm好像现已走到极限,朝着更小更精的方向研制才干守住榜首的“宝座”。
“摩尔定律”放缓后,台积电也在继续打破。近来,台积电资深副总司理暨副一起首席运营官张晓强在2024技能论坛上宣告,台积电现已在实验室做出CFET(互补式场效应晶体管),并方案将CFET导入下一代先进逻辑工艺中。三星、英特尔这两家芯片巨子也在活跃开发CFET。
CFET选用三维集成,将nMOS和pMOS晶体管笔直对齐并堆叠在一起。这种摆放方法极大节省了芯片外表面积,完成在相同面积内集成更多晶体管,或许在相同晶体管数量下减小芯片尺度。据此前IMEC发布的技能路线图,选用CFET后的芯片工艺技能将在2032年有望完成0.5nm,2036年完成0.2nm。
封装技能也是台积电的优势地点。台积电具有CoWoS、InFO以及3DFabric渠道下的一系列技能,其间最为人所知的就是CoWoS。这是台积电前期研制并成功商业化的3D IC封装技能之一,适用于高性能核算与AI使用。
据台积电方表明,2027年将开发一项新的CoWoS技能,可以完成超大规模的封装尺度,比方120x120毫米的规划,支撑功率处理才干可达数千瓦。
前路“危机四伏”
当台积电这艘“巨轮”乘着AI春风驶向宽广大海的一起,看似一往无前的航程途中,却或许危机四伏,尤其是难以操控的地缘政治、益发缓慢的摩尔定律以及发展不顺的赴美建厂方案,将是横亘在面前的“三座冰山”。
一位台积电前高管表明,魏哲家和刘德音都不是政治家,但在未来,地缘政治是公司领导人一向需求应对的要害不确定要素和困难使命之一。
“科技铁幕”下,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等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台积电作为华为供货商之一,其大陆工厂天然也难以逃过。直至近期,台积电取得美国商务部无期限的出口答应,此前的出口控制暂时撤销,台积电大陆工厂才得以“解禁”,但杂乱的国际环境下,台积电如安在中美两国之间“斡旋”,仍然是魏哲家面临的巨大应战。
益发缓慢的“摩尔定律”亦是台积电面临的“第二座冰山”。
所谓“摩尔定律”,是指在集成电路范畴,当价格坚持恒守时,集成电路上可包容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18至24个月会增加一倍,相应的算力也会提高一倍,一起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但是,跟着时刻的推移,摩尔定律所描绘的指数增加开端面临物理和技能的极限。
谷歌Milind Shah在IEDM 2023短期课程中曾验证,自台积电2012年量产28nm工艺技能以来,1亿个栅极单位晶体管本钱不只没有变廉价,反而有所增加。三维半导体集成公司 MonolithIC 3D 首席履行官Zvi Or-Bach在2014年提交的剖析陈述也显现,每个晶体管本钱在28nm时就已中止下降。
如安在坚持低本钱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晶体管尺度,是魏哲家需求面临的技能创新难题,这也许是其暗示台积电提价的原因。
本年4月8日清晨,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声明,方案向台积电供给66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助,并供给高达50亿美元的低本钱政府借款,用于其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造先进半导体工厂。台积电“赴美建厂”再度成为全球重视的焦点。补助方案正式发布后,台积电泄漏将在当地建立第三座晶圆厂,估计将导入2纳米芯片制程工艺,方案在2028年开端出产。
但“赴美建厂”对台积电来说,并不轻松。
早在2020年5月,台积电就宣告赴美建厂方案,项目发展却一向不顺利。据外媒报导,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厂建造的榜首工厂芯片将推迟到2025年量产,而第二家工厂的运营时刻更是推迟到了2027年或2028年。因而,也有业界猜想,刘德音是在工厂呈现严重延误和本钱超标后被逼退休。
不管何种原因,权利交代后,这一问题水到渠成转接到魏哲家手上,企业运营、商场环境,仍是技能创新,掌舵这艘“巨轮”的难度将越来越高。
在整个广交会现场,记者看到,来自境外的收购商仍然“鳞次栉比”,参展商们抢订单、抢商场的气氛仍旧如火如荼。
有决心应对冲击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约3.1万家。其间出口展展位数近7.3万个、参展企业初次打破3万家,比上届添加近900家。进口展展位数约1600个,来自50个国家和区域的736家企业参展,与上届根本相等。
尽管我国外贸企业面对关税冲击,但广交会的展位仍然是“一位难求”,不少我国外贸企业都期望能凭仗广交会抢订单、抢商场。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创下新高,一起新参展的企业也超越4200家。不少我国外贸企业仍然充满决心,信任可以应对这一轮关税冲击。
“咱们不会太过于忧虑,由于咱们不但途径是全球化布局,出产基地也是全球化布局。不管关税怎么演化,都能有满意的地步调整。”一家消费电子产品企业担任人在广交会现场告知记者,他有决心带领企业完成包围。
而别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担任人则表明,公司对美出口约20亿元,占到公司海外商场出售的三分之一,关税冲击尽管对公司暂时造成了一些影响,但现在公司产品已被归入豁免清单,短期内影响并不大,整体可控。
“我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只需咱们的产品做得满意超卓,满意满意客户的需求,那么出口海外的产品必定仍是能卖得出去。”一家出产轿车检测产品的企业工程师在现场说。
活跃寻觅新出路
在美国关税冲击下,参展商们也在活跃应对。
“2024年,咱们海外营收占比在40%左右。从事务开展角度上,咱们添加了外贸人员,而且做了独立站等新的投入,包含参与广交会也是咱们期望经过线下推行去占据更多国际商场。”一家机器人公司担任人表明。
现在绝大部分我国外贸企业都在活跃寻觅新出路,尤其是寻觅新的可开发的商场来应对应战。
“咱们公司未来的发力点仍是在新式商场,比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消费才能比较高,而公司本身定位为高端品牌,在这些高消费国家,咱们的产品仍是十分有潜力和竞赛力的。”前述消费电子产品企业担任人说。
“除了美国,咱们还有欧洲、日韩、东南亚商场,这些国家和区域不会遭到太多关税的影响,也是现在发力的要点。尤其是咱们将自己的产品与当地商场的产品做过比照,两边距离显着,公司的本钱、产品优势都很大。”前述出产轿车检测产品的企业工程师说。
事实上,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从一些危险较高的商场转向较为安全和新的商场是当时我国外贸企业的“惯例操作”,这也是曩昔几年一向都在测验的新途径——“提早布局”更为多元化的商场。
工业链优势带来满意底气
在本届广交会上,证券时报记者发现,现场不少参展商和境外收购商都谈到了我国供应链优势,这给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关税冲击带来了满意“底气”。
“我国供应链的优势巨大,为全国际输出了廉价、质量又好的产品。美国建议的关税战对美国欠好,对我国欠好,对国际也欠好。”来自法国里昂的境外收购商Dominique Guicherd表明,他看好我国制作,也乐意收购更多我国产品到法国。
家电产品是我国外贸企业出海的要点产品,在广交会现场,我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表明:“咱们家电产品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工业链安全仍是供应链安全,根本都是自主可控。咱们2019年做过评价,家电工业是我国5个具有国际领先性的工业之一。因而,咱们有满意的决心来应对关税战。”
前述出产轿车检测产品的企业工程师也坦言:“公司产品是需求整合上下游软件、硬件,也需求上下游的供应链为咱们供给服务和技术支持,因而,咱们产品对完好的上下游供应链是极为依靠的,没有这个供应链,也很难研宣布这类先进产品。因而,工业链也是咱们的‘底气’地点。”
不难看出,我国外贸在这一轮关税战中展现出可贵的耐性和竞赛力。
对此,我国出口信誉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暂时担任人)李领国在现场就表明:“近年来,全球经贸开展步履蹒跚,疫情重创国际,经济地缘抵触推高本钱,交易壁垒层出不穷,工业链调整加重竞赛。但咱们我国的出口企业知难而进,练内功、抓立异、转产能、做商场。在窘境中,咱们的企业展现出强壮的定力和耐性,做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展会“广交”全国客 外贸吃下“定心丸”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按期开幕。事实上,在美国发起关税大战的布景下,本届广交会的举行极为特别,这也是对我国外贸企业耐性和竞赛力的一次“大考”。
境外收购商对广交会的热心仍旧。最新数据显现,到4月15日17时,本届广交会境外收购商累计线下参会64530人。而据广州边检总站计算,4月以来,广州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数近5万人次,同比增加约21.7%。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入境外籍人员同比增加34.68%;持商贸签证入境的外国人同比增加超50.67%。
这表明,“我国第一展”的魅力一点点未减:到4月1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215个国家区域的超越20万名境外收购商预注册。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特易购、德国麦德龙等255家大型商企承认参会。
一起,仍旧“一位难求”的广交会,令我国外贸企业获得了更多“曝光”时机,他们在全球收购商面前纵情展现自家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也展现出强壮的适应才能与立异生机。
很多我国外贸企业深知,在当时局势下,单纯依靠传统商场和产品已难以应对应战。他们活跃调整战略,加大研制投入,推出一系列符合商场新需求的立异产品。在广交会上,各类融入智能化、绿色化元素的产品琳琅满目,从智能家电到新能源设备,从环保家居用品到高科技数码产品,无一不表现着我国制作业向高端化跨进的脚步。
我国外贸的优势并非短期的关税冲击所能撼动。一是我国外贸有着安定的“根本盘”。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近70万家,广阔外贸企业在丰厚的外贸实践中、在开辟和奋斗中锻炼了耐性、增强了实力、积储了动能,这是我国外贸最坚实的根本盘。二是我国外贸有着充分的“新动能”。“立异”现已成为我国外贸的明显底色,经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继续转型晋级,我国产品的立异力现已得到了全球顾客的认可。三是我国外贸有着敞开这一“重要法宝”。我国坚持不懈扩展高水平对外敞开,敞开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区域的首要交易同伴,与30个国家和区域签署23个自贸协议,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初次超越50%。
我国外贸企业在这场广交会“大考”中,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本身的耐性与潜力。广交会的热烈现象,不仅是对我国外贸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现,更是让整个外贸职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不管外部环境怎么改变,凭仗产品优势、立异才能以及强壮的工业链支撑,我国外贸有才能在风雨中稳步前行。
责编:万健祎
校正:高源
证券时报各渠道一切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存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力。
END